您的位置:首页 >家电 > 正文

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146万部 同比下降40.5%

来源:北京商报2022-07-15 08:31:01

库存商品积压之下,近几个月来,“砍单”成了不少消费电器企业的选择,此举已经威胁到上游供应商,一场需求端承压的危机正在不断传导。据公开报道,三星去库存的效果不及预期,供应链陆续收到三星通知,原订暂停采购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,部分零部件年底前都不会再采购。此种背景下,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们如何寻觅机会挺过寒冬,而市场又能否给予其耐心的等待?

市场遇冷

目前,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正在经历难关,Canalys的报告显示,2022年一季度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.112亿台,同比下降11%,此前IDC报告显示,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下滑8.9%。

国内手机市场也未能挽回颓势,5月16日,工信部旗下中国信通院CAICT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,2022年3月,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146万部,同比下降40.5%,其中,5G手机1618.5万部,同比下降41.1%,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.4%。

下游承压,上游自然难以独善其身,据市场机构Digitimes Asia报告称,台积电主要客户削减2022年剩余时间的芯片订单,同时,继驱动IC、电源管理IC与CIS影像感测器后,MCU近期也出现砍单降价压力,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德仪等MCU厂商被传出报价严重下滑。

国内厂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压力的存在,例如力芯微以制作电源管理芯片为主,有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销往三星,该公司称,有些库存多的物料可能出现延供,也有紧缺的物料在加紧供货,没有出现完全延至8月底采购甚至年底都不再采购的情况。但另有消息指出,三星目前智能手机库存量约5000万台,约占今年销售目标的18%。

至于手机市场能否回暖,业内人士表示并不乐观,如今的市场局面背后,关联着全球经济在增长乏力问题。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疫情及货币宽松政策导致通胀率大增,严重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,对于手机这样的耐用性产品,消费者更是抑制住了换新的需求。

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则认为,除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手机产品自身也有发展周期,2008年iPhone3G和安卓的问世开启了智能手机普及浪潮,此后4G网络进一步助推,如今智能手机的创新步调已经大幅放缓。虽然企业用打造快消品的思路,实施“机海”战略,希望通过不断更新换代维持销量和利润,但在整体经济遇冷的环境下也难以奏功。

危中寻机

“穷则变,变则通”,不少企业为渡过难关,正努力挖掘新的市场和增长点。

首先被盯上的是智能穿戴设备,该领域的增长为惨淡的消费电子市场注入一定的活力。根据IDC数据,2021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总计为5.336亿台,相较2020年增长20%。不过业内观点指出,目前大量可穿戴设备以手机为“中枢”,让穿戴设备反哺手机销量恐并不现实。例如长盈精密在财务报告中提到,智能手表、无线耳机、智能音箱等产品,对智能手机产业链有一定消化作用,但作用有限,难以形成根本的改善。

另有企业切入汽车领域,例如水晶光电以光学元器件业务为主,产品可应用于手机摄像头。目前,该公司大力发展汽车电子AR+业务,围绕智能坐舱、智能驾驶进行布局。从数据来看,转型仍需要一定时间,2021年,水晶光电营收的55.71%来自光学元器件、3.19%来自汽车电子业务。

更有部分企业将目光对准VR等新的消费热点,IDC数据显示,2021年全球AR/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.7亿美元,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.3亿美元,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8.5%。这也引来投资者的期待,北京商报记者在同花顺等平台看到,瑞丰光电、联合光电、韦尔股份等企业均被问及VR产品事宜。联合光电表示其具备Pancake透镜生产能力,该产品被应用于VR头显,韦尔股份则表示其芯片已经应用于VR、AR领域。

沈萌认为,在传统电子产品不景气的大背景下,发力虚拟现实这一热点能带来一定机遇,但能否成为救市良方仍不明朗,尤其对于手机产品而言,手机和VR/AR设备只在通用型元器件具有互用替换可能,关键核心部件的可互用性不高。此外,VR产品注重交互感、体验感,会牵扯到更多科技部门,手机产业链企业的技术累在多大程度上能助推VR,仍需时间观察。(金朝力王柱力)

最近更新